专业建设

2023级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供稿:机电工程学院 | 发表日期:2023/09/1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汽车行业新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与工程素养,掌握车辆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开发应用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经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经历,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包括: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2.能够理解和掌握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3.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信息化资源和现代工具进行汽车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等,解决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4.能够在现代汽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管理等环节中考虑和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5.具有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发挥重要作用;

6.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二、毕业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

1.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

1.2能够应用力学、电工电子、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知识对车辆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合理描述。

1.3能够应用机械设计、制造、金属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对车辆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

1.4能够应用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器电子等车辆工程专业知识解决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2.2能够对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与互联网数据等进行检索、整理和归纳,借鉴先进知识、技术和观点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汽车系统、零部件及其相应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汽车产品的定位和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整车设计、性能匹配、总成与各子系统选型。

3.2能够综合运用车辆工程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汽车总成与各子系统、零部件及其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在汽车产品设计中考虑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根据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背景和关联要素,确定合理的研究目标和技术方案,并能够评价所采取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4.2能够应用多学科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

4.3能够正确解释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结果,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语言、工程软件和仪器设备等现代工具。

5.2能够开发、选择与应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和信息资源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判断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和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汽车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

6.2能够基于车辆设计、制造、检测等工程知识,合理评价车辆产品解决方案和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了解国家、地方关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7.2能够理解汽车产品在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噪声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车辆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了解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

8.2具有哲学、历史、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地自我认知和评价。

8.3遵守中华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够理解和遵守汽车设计、制造、服务领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规范。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理解不同学科在汽车行业相关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9.2具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精神,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2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能够应用一门外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车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11.2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开展车辆工程项目论证、规划、组织实施和进程管理等。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车辆工程技术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正确认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12.2具有强健的体魄,能够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适应社会和汽车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基本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170学分;

综合素质课外培养10学分。

五、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课内学时

占课内总学时比例(%)

通识课程(必修)

74

43.5

1168

54.4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16.5

9.7

264

12.3

专业必修课程

14.5

8.5

232

10.8

专业限选课程

14

8.2

224

10.5

专业任选课程

6

3.6

96

4.5

通识课程(公共选修)

10

5.9

160

7.5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5

20.6

——

——

总计

170

100

2144

100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及比例

综合素质

课外学分

总计学分及比例

实验

教学

军训

模块

实习

实训

课程

设计

毕业

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任选

课内外合计

总学分

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

25.6

2

12

7

4

10

7

3

70.6

180

39.2%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小计

60.6

——

课内总学分

170

课内实践教学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35.6%

上述表格中的说明:

1.课内总学分指毕业生要达到的总学分(不含综合素质课外培养10学分);

2.实验教学包含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和非独立设课实验教学;

3.选修课程的学分、学时数,均按最低要求统计;

4.若专业限选课中设方向模块的专业,按第一个方向的学分、学时数统计。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主要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置与安排表(附表1);

(二)专业核心课程或核心课程群: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AⅠ、机械设计基础AⅡ、机械制造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

(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编号:0802204055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CAD绘图 总学时:32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机械制图与CAD绘图是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注重体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相结合,从整体上突出体现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制图与识图能力的指导思想。内容包括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几何元素的相对关系,基本体及其截切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零件图的绘制与阅读,螺纹、螺纹紧固件以及齿轮、轴承等常用件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与阅读。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识别和分析三视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有机械制图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使机械制图与车辆工程专业相结合,为机械制图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课程是后续《机械设计基础》、《汽车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后有一周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0802204054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 总学时:40 周学时:4

内容简介:电子技术的应用遍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尤其是车辆电控系统、计算机、工业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本课程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参数和模型,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特性及应用,波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电子技术经典理论及最新的电子技术。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分析电子电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使电子技术与车辆工程专业相结合,为电子技术基础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课程是后续课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

课程编号:0802204043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总学时:40 周学时:4

内容简介:理论力学是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后续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振动、流体力学等一系列课程的理论基础。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质点和质点系,并着重引入了刚体模型;其理论基础为经典力学,即限定于宏观、低速、确定性系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系统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具备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编号:0802204044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材料力学是机械、建筑、车辆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学科。它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弹性力学 、结构力学等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杆的轴向拉压、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强度与刚度研究,组合变形、强度理论、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实验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课程编号:0802304095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Ⅰ 总学时:32 周学时:2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纹连接、轴毂连接、带传动、链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掌握常用平面机构组成、运动特性,掌握凸轮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原理,学会分析常用带传动、链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等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其设计方法,学会螺纹连接与轴毂连接的选择,能解决机械中常用机构及传动设计问题,学会熟练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具备常用机构及传动的设计能力,具备初步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机械设计基础AⅡ》、《机械制造技术》、《汽车设计》等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或汽车零部件设计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编号:080230410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Ⅱ 总学时:40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斜齿圆柱齿轮、直齿锥齿轮、蜗杆传动、齿轮系、机械传动设计、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了解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系的传动特点,掌握齿轮、轴、滚动轴承等常用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学会分析常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设计与标准件设计选择方法,熟练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具备常用机械零、部件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实验及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能力,能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机械制造技术》、《汽车设计》等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或汽车零部件设计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后有二周半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0802304102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如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交通运输等),广泛使用着大量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等装备,机械制造业就是生产这些装备的行业,机械制造技术则是研究用于制造上述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和方法及相应设备的一门工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切削过程中的基本来了和基本规律,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范围、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相关知识,夹具定位原理、定位误差分析,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以及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制订一般产品的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初步具备设计专用夹具以及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该课程后有一周半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0802304104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总学时:56 周学时:4

内容简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型号表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汽油机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和现代汽车底盘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别汽车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基本结构的能力;具有分析、验证各总成或系统的结构对其工作性能影响的能力;能够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具备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本课程是后续《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后有两周实训。

课程编号:0802304099 课程名称:汽车理论 总学时:32 周学时:2

内容简介:汽车理论课程是一门联系汽车理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仿真基础类课程。本课程是以力学为基础,阐述汽车的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研究在满足这些性能要求基础上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相关原则,并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汽车行驶性能。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汽车及其重要系统物理、数学模型的建模规律,掌握所建立的各种模型和各主要参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此获得汽车各种性能;能够综合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完成汽车设计、评价、试验和运用分析等相关工作。

课程编号: 0802304103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 总学时:24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变速器设计、万向传动设计、驱动桥设计、悬架设计、转向系统设计和制动系统设计。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具备对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应用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和参数优化等现代设计手段和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参数进行合理选择,能够对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进行选型、设计与计算。后续教学环节有毕业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从事汽车技术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该课程后有一周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0802404124 课程名称:汽车试验学 总学时:32 周学时:2

内容简介:汽车试验学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制造等行业,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试验的发展与分类,汽车试验基础理论,典型汽车试验设备,汽车基本性能试验、汽车可靠性试验,整车碰撞安全性试验,汽车环境保护特性试验,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试验等内容。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熟悉汽车试验的分类、熟悉汽车试验学基本实验技术和如何组织试验的实施的能力,具备能够熟练进行常用物理量的测量与试验数据的处理的能力,以及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2)

(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与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参与科研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工程实践训练为主要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措施有:

1.实践课程开展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专业实践依托本专业建立实习基地,利用生产单位先进的生产与科研设备作为实践的基础,使学生的实践课程项目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习环节项目的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工程训练。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应当具备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相关考试,可以取得以下证书: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一、二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绘图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工程软件认证证书:AutoCAD证书、Pro/E证书、CATIA证书等,国家劳动部汽车维修、维修电工职业等级证书,汽车智能工程师,新能源汽车工程师等相关证书。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

本专业学生可以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科技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金陵科技学院综合素质课外培养学分标准中进行了明确学分认可体系。

学生可参加的比赛项目有:中国节能汽车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汽车外观设计大赛等比赛。

学生可积极参加学校与学院的各类科技社团,在其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可积极申请各类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积极实行专业导师制

学生进校后,由院系进行安排,公布本专业老师的科研方向和教学方向,由学生老师进行双向选择,使学生能在校学习期间与老师的科研实践相结合,学生得到了很好的专业熏陶,也能更好的充当老师的助手,得到专业实践锻炼。

4.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

本专业实验室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学生结合专业课程与科技创新,可自主有计划不受实践时间限制的在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等工作。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电话:8625-86188992 传真:8625-86188992 邮编:211169 Copyright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