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2019级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供稿: | 发表日期:2023/09/17 |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熟悉汽车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汽车工程领域第一线从事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试验以及汽车运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学生经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经历,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包括: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2.理解和掌握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3.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信息化资源和现代工具进行汽车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等,解决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4.能够在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环节中考虑和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5.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团队中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发挥重要作用;

6.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二、毕业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汽车系统、零部件及其相应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和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车辆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车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应当具备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相关的学习和考试,可以取得以下证书: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一、二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绘图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工程软件认证证书:AutoCAD证书、Pro/E证书、CATIA证书等,国家劳动部汽车维修、维修电工职业等级证书及相关证书。

三、基本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170 学分;

综合素质课外培养10学分。

五、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课内学时

占课内总学时比例(%)

通识课程(必修)

70.5

41.5

1096

51.9

专业基础课程

18.5

10.9

296

14.0

专业必修课程

15

8.8

240

11.3

专业限选课程

10

5.9

160

7.6

专业任选课程

10

5.9

160

7.6

通识课程(公共选修)

10

5.9

160

7.6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6

21.2

——

——

总计

170

100.0

2112

100.0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及比例

综合素质

课外学分

总计学分及比例

实验

教学

军训

模块

实习

实训

课程

设计

毕业

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任选

课内外合计

总学

实践教学占

总学分比例

23.8

2

11

9

4

10

7

3

69.8

180

38.8%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小计

59.8

——

课内总学分

170

课内实践教学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35.2%

上述表格中的说明:

1.课内总学分指毕业生要达到的总学分(不含综合素质课外培养10学分);

2.实验教学包含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和非独立设课实验教学;

3.选修课程的学分、学时数,均按最高要求统计;

4.若专业限选课中设方向模块的专业,按第一4个方向的学分、学时数统计。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主要课程内容

1.课程设置与安排表(附表1)

2.专业核心课程或核心课程群: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AⅠ、机械设计基础AⅡ、机械制造技术、汽车构造、汽车CAD软件应用、汽车设计。

3.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编号:0802204042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CAD绘图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等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投影变换,曲线与曲面,立体的投影,轴测投影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零部件测绘等。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及专业课程等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后有一周测绘实习。

课程编号:0806204042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主要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电子电路如晶体三极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波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路以及基本数字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选用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基本电子电路分析和应用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后有一周实习。

课程编号:0802204043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总学时:40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具有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素质与能力;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对复杂(包括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正确地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具备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与计算能力,具备利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为后续各门力学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编号:0802204044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课程主要内容有一般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方法,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计算其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方法,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压杆的稳定性概念,轴向受压杆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稳定性校核等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课程编号:0802304095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Ⅰ 总学时:32 周学时:2

内容简介:课程主要内容有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设计方法;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课程编号:080230410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Ⅱ 总学时:40 周学时:4

内容简介:课程主要内容有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设计方法;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该课程后有三周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0802304102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课程主要内容有汽车零件毛坯制造工艺基础,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基础,工件装夹与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械加工质量等;掌握一般金属切削刀具、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工艺分析、实验研究的方法;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等;培养学生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制订一般产品的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该课程后有两周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0802304054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总学时:64 周学时:4

内容简介:课程以讲解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国内外主要车型的构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其它车型结构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或主要总成、零部件进行一般运动、受力和性能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电路图和结构示意图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汽车新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后有两周汽车构造操作实习。

课程编号:0802404105 课程名称:汽车CAD软件应用 总学时:16 周学时:2

内容简介:课程分为汽车CAD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行业设计、制造过程中常用的CAD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汽车CAD技术简介、零件的基本建模功能和基本操作、高级建模功能、装配功能、工程图的创建等技术应用和CAD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通过软件应用将汽车零件的造型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机构动画等在计算机 软件平台上得以实现,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汽车上典型零部件进行训练,重点讲授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教会学生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法。本课程有一周的课程实习,大大提高学生对三维CAD软件的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编号:0802404100 课程名称:有限元及在汽车中的应用 总学时:16 周学时:2

内容简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在汽车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操作应用两部分。主要包括:弹性力学基础知识;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平面结构有限元;板壳问题的有限元;等参数单元等理论知识和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的使用介绍,并进行上机实验。软件操作内容主要是将有限元软件应用于工程实例,即在汽车零部件结构分析过程中,建立力学模型、划分单元网格、选择工况、施加载荷、进行边界条件处理,为后续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该课程后有一周操作实验。

课程编号:0802304103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 总学时:24 周学时:4

内容简介:课程讲授汽车总体设计,及汽车底盘主要总成: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等的设计。重点讲述设计应当满足的主要要求、结构方案分析、主要参数的确定原则、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及其载荷的确定、主要结构元件的分析等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础知识;该课程后有一周课程设计。

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2);

2.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与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参与科研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工程实践训练为主要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措施有:

(1)实践课程开展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专业实践依托本专业建立实习基地,利用生产单位先进的生产与科研设备作为实践的基础,使学生的实践课程项目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习环节项目的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工程训练。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

本专业学生可以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科技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金陵科技学院综合素质课外培养学分标准中进行了明确学分认可体系。

学生可参加的比赛项目有:中国节能汽车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汽车外观设计大赛等比赛。

学生可积极参加学校与学院的各类科技社团,在其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可积极申请各类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积极实行专业导师制

学生进校后,由院系进行安排,公布本专业老师的科研方向和教学方向,由学生老师进行双向选择,使学生能在校学习期间与老师的科研实践相结合,学生得到了很好的专业熏陶,也能更好的充当老师的助手,得到专业实践锻炼。

(4)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

本专业实验室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学生结合专业课程与科技创新,可自主有计划不受实践时间限制的在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等工作。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电话:8625-86188992 传真:8625-86188992 邮编:211169 Copyright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